婚紗照
女友回來告訴我,她那懷孕但還沒結婚的同事又哭得唏哩嘩啦的,我問為什麼哭,原來是那同事未來的老公、孩子的爹不想要拍婚紗照。
常到一些風景區,看到一些即將結婚的新人頂著大太陽、穿著大禮服拍婚紗照;每個婚禮的外場總是擺著新人的婚紗照和小卡,也是在外面等候的賓客翻閱的重點,婚禮上可以沒有結婚證書,但是不能沒有婚紗照。
婚紗照
女友回來告訴我,她那懷孕但還沒結婚的同事又哭得唏哩嘩啦的,我問為什麼哭,原來是那同事未來的老公、孩子的爹不想要拍婚紗照。
常到一些風景區,看到一些即將結婚的新人頂著大太陽、穿著大禮服拍婚紗照;每個婚禮的外場總是擺著新人的婚紗照和小卡,也是在外面等候的賓客翻閱的重點,婚禮上可以沒有結婚證書,但是不能沒有婚紗照。
第一天(2/26) 桃園機場→峇里島機場→KUTA市區
年前忙亂的尾牙、大會、晚宴接續不斷,身心俱疲的我卻有個向前邁進的短期目標,那就是年後的峇里島之行!
從一開始的提議到確定成行,這五天的峇里島之旅實在是讓人期待不已,別人的部落格遊記總是講的多好玩多好玩,根本我們人還沒去心都已經在那裏了。因為是自由行,所以我、妮可、林大寶、張小寶四人在出發前三天先來了一個行前會,討論每天的基本行程,但是我們都有個很一致的共識─大夥去度假,行程別排的太緊湊!
不是我。
去年新婚的吳阿卡要當老爸了!隱藏了三個月,不小心的我還是同學中第一個知道這件事的,算起來這群同學們也都要邁入三十大關了,終於有第一個小鬼要冒出來了!
說起來這種感覺也頗奇妙,我們好像都還沒長的很大,結果現在已經有人要當老爸了,那天一群人圍著桌子玩鱷魚牙醫時,不知道是誰還冒出一句:「一群快30歲的人了,竟然還玩這個玩的這麼HIGH!」的確啊,十年了,從大學認識至今已經超過十年的同學,十年後跟十年前好像沒什麼差別,結果有人已經把人家肚子搞大了!(合法的啦!至於有沒有人是非法的我就不知道了)
每年七月前後都會跟大學掛有一場十人左右的「海洋祭」,今年擴大變成過夜的「兩朝一夕蘭洋祭」,「宜蘭」+「海洋」,兩天下來雖然全身痠痛,但是一整個是度假心情!
週六11點,三台車浩浩蕩蕩(?)的從台北出發,或許因為颱風的關係,台北的天空有點陰。但是一出雪山隧道,我的媽啊!Impossible is Nothing!宜蘭的太陽艷的驚人!其實到宜蘭礁溪真的超級快,大概只花了40分鐘我們就到了頂頂有名的甕窯雞,其實這已經是第二次來吃了,只是人多好辦事,除了甕窯雞之外也叫了油蔥雞跟幾樣菜,一個人兩百塊不到就吃的超開心,尤其許媽欽點的三杯皮蛋,沒這麼吃過還別有一番風味!
席間,我們為了因應颱風動向,又受不了蘭「陽」的聲聲呼喚,於是將隔天的福隆行挪到週六當天,而且就近到外澳的沙灘「衝浪」!原來衝浪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我只是拿著短板在海裡走來走去,然後連人帶板被浪壓進海裡,倒是官妮可似乎抓住了訣竅,一個人高舉著短板享受衝浪的快感,只是回來「鐵手」就另當別論了。
第二天,我們八點就起床準備迎接一整天的香港。九點就坐上的第一次坐的香港地鐵,前往我們的第一站「銅鑼灣」─一個以前只知道它的扛把子叫陳浩南的地方。從北角到銅鑼灣只要經過砲台山、天后兩個站。題外話,香港真的有「天后」這個地鐵站,所以「下一站,天后」這部電影的片名就取其雙關的意思,地鐵離開砲台山的時候,廣播也真的說出了「下一站,天后」,我覺得這編劇應該是坐地鐵經過這裡而想出這部電影的吧!
九點半左右到了銅鑼灣,路上人還不算多,但是盡入眼簾的是香港街頭滿滿的招牌,每個招牌感覺都在比大、比顯眼,兩排商家之間的招牌幾乎黏在一起,如果超人要在香港街頭救人的話,從空中降落時應該要懂得怎麼閃過這些招牌,以免撞個腦震盪。
曾經有些青春,是我們怎麼樣也回不去的。
曾經,一群小男生在剛剛了解到性別到底是怎麼回事的同時,私底下聚集著,討論年輕的音樂老師那頭飄逸的長髮,還有健康教育老師那個像洋娃娃一樣的臉孔。在被中年老師充斥的課表上,期待那少少的音樂課跟健康教育課,連被輪到到音樂老師那搬風琴都是一件眾人羨慕的事情。
再過四天,就是我工作滿兩年的日子了,回頭看這兩年,似乎沒有累積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換了第四間公司、做了四個節目,寫了一堆腳本跟企劃案,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還算不錯的薪水,但是這不知道是成就了我還是成就了我的存款簿。
把收入化為存簿裡的數字是件恐怖的事,讓你忘記了這些數字其實代表的是一張張真實的鈔票,就像你看到交通部公佈的車禍死亡人數會忘記那是好幾段真實的人生一樣。加上時代進步後的轉帳、匯款這些數字增減的遊戲,說好聽是「運籌帷幄」,其實幾乎讓人「視錢財如糞土」。
麻將之於我家,大概就像禮卷之於吳淑珍,是永遠無法脫離關係的東西。
從我很小的時候,當我回到外婆家,大人們最常作的娛樂就是打麻將,所以整個家族幾乎沒有人不會打,就連有時候去溪邊烤肉、山中吃野菜,也會有人隨身攜帶一副麻將,讓大家在大自然中感受144個麻將子運行的道理。當然,這樣的成長環境自然是讓我們這些小孩們耳濡目染,記得以前大人們從下午開始打麻將,到了晚上總會有吃飯時間,等吃完飯再上桌廝殺,而此時便是我們小孩最快樂的時候,眾小孩們都快快把晚餐結束,只為了在桌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當時年紀尚小的我們,其實並不是上桌展開方城戰,而是利用大人們吃飯的空檔,開始利用麻將當積木玩起辦家家酒。麻將上的許多圖案也順勢代表著某些意義順勢代表著某些意義。八支花牌就是院子裡種的花;白板就是電視機;一鳥是熱騰騰的烤雞;一餅就是一塊香酥大餅...而東南西北中發等字,通常就是拿來當人物,我最常扮演的人物就叫做小東,算起來我小時候玩麻將的次數應該比玩樂高還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