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錄自《PAR表演藝術》139期,2004年7月
◎對談時間︰ 2004年4月28日
◎訪問主持︰盧健英
◎記錄整理︰盧健英、陳思涵
◎攝影︰陳建仲
紀蔚然與許效舜,一個劇作家與一個演員的第一次相見。
鬱鬱蔥蔥的仁愛路安全島上,不相識的兩個人倒談開了起來,肢體、表情變化豐富,
兩個人的笑聲穿越隆隆的汔車聲。一個劇作家與一個演員的第一次見面,讓身為主人的
我們反倒成了局外人,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見了面,才知兩個人都在基隆長大,紀蔚然在市區裡的廟口夜市旁,許效舜是暖暖鄉
下的雜貨店之子;紀蔚然是看電視長大的都會雅痞,在電視或電影裡學習西方大眾文化
,在麻將桌上錘鍊即興多變的語言交鋒;許效舜則是在廟口的戲台腳下,在打滾的野台
說書江湖賣藝空氣裡,學習鄉里俚俗成韻的語言功力;不為別的。一齣「鐵獅玉玲瓏」
讓紀蔚然在乏味的電視遙控器裡找到亮眼的對象。
紀蔚然是六○年代,在西方文化浪潮下成長的一代,中產階級的頹廢與都會男人的困
頓,在他多齣劇本裡一覽無遺;而許效舜有過好勇鬥狠的青澀歲月,但「把每一天玩出
血與汗」的想法,奠定了他今日喜劇表演上往往出奇創新的功力,特別是在語言功力及
傳統素材的豐沛運用。前者是都會式的語言暴力,後者是鄉里厘俗的快人快語,但,見
面了,兩個人倒也有寬厚與謙虛。
鐵獅玉玲瓏與玉獅鐵玲瓏
紀蔚然:你們有想過像勞來與哈台那個年代的東西嗎?
許效舜: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它像誰,如果我有那個想法,我可能就受限於某種表演形式。
紀蔚然(以下簡稱紀):你那個「玉獅鐵玲瓏」……
許效舜(以下簡稱舜):不是,是「鐵獅玉玲瓏」啦!
紀:哈哈,為什麼不講「玉獅鐵玲瓏」?
舜:最近要改名叫「鐵支一條龍」,但是你拿了鐵支就不可能有一條龍。所以這是兩個不
同的節目。
紀:你們那個節目受到的回響其實很大,甚至有學者拿你們這個做戲劇研究,我自己也很
想研究。我比較想知道的是,這些是怎麼開始的?
舜:當初做「黃金夜總會」時,差不多每兩年就要更新節目內容,那時候就想不出一個節
奏可以讓我和澎哥好好發揮。短劇演了不知道幾千齣了,演到看劇本就知道是從什麼
東西抄過來的,了無新意。有一天晚上我在看電視,沒事一直轉台轉台,突然「嚇!
」看到兩個中年女人,穿著一式傳統鳳仙裝,手持樂器,剛好我那天看到的是《陳三
五娘》,唱一唱這兩人就哭了起來,引起我很認真地去看她們兩人。
紀:是客家文化節目嗎?
舜:不是不是,他們是正港的、很早的那種唱歌仔戲的歐巴桑,他們那種聲音都是要慢慢
用喉嚨「割」出來的。這就是標準的歌仔戲聲音。他們也不是一齣戲,就是兩個人即
興亂講,因為很認真,所以就變得好笑,我就想,如果我來講一定更好笑。
澎哥看完之後很懷疑,怕人家不能接受。我說,我們試著從「廖添丁」的故事開始。
台灣人對廖添丁最熟悉了,一定沒問題,所以我們就開始黑白講。它的架構是來自於
開心的情緒。以前都是導播導演叫我演什麼,我就演什麼。很不開心,像上班。
紀:不過你還是有個劇本吧?
舜:對,但劇本只是架構,好的是從裡面「多」出來的東西。
紀:有看大字報嗎?
舜:有,因為大字報有個架構在。不需要先背,你只要錄之前看一次就好了。因為我們的
編劇已經被我們訓練到知道我們的慣口語言是什麼。
紀:編劇很年輕嗎?
舜:蠻年輕的,三十歲左右。他聽得懂我要什麼。一開始我自己也寫了滿多本的,挑我擅
長的內容寫,比如說台灣故事、神明傳說啦。在學校念那麼久的書,誰會給你教這些
有的沒的,這都是神來一筆跳出來的。有些東西在劇本基礎架構下是沒有的,突然就
給他生出來。例如,一個叫「人」,兩個叫「?」,那麼一個「團體」有多少人,有二
十個人。為什麼,因為「twenty」,所以叫「團體」!這誰會教你?都是我現場想出
來的。
紀:你們的表演形式和相聲有沒有什麼淵源?
舜:其實它是有一點像,但相聲也很少是兩個人坐在那邊又談又唱。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它
像誰,如果我有那個想法,我可能就會受限於某種表演形式。
為什麼我要畫一個白鼻心?節目推出第一個月時,畫白鼻心這個造型被大家很不看好
,老闆甚至認為這個節目低俗,我們播的第一個月,就被說要停掉,還好製作人覺得
,他做節目做這麼久,從來沒有發現這麼有生命力的東西,力挺,它才會留下來。
畫那個白鼻心的想法,是要讓觀眾看到這張臉就可以聯想某一種表演的人物。有次臉
上畫了一個圓圈,工作人員問「你這次是阿圓嗎」?我說「是阿Q」,哪裡有阿Q ?
(許效舜往右邊吐出舌頭,果然是一張「Q」字臉,眾人大笑)。
紀:我覺得這個節目又有點野台戲的味道,變來變去的。也讓我想到一些傳統戲曲的東西
。像這樣的節目讓我聯想到六○年代在美國看過的東西。當初美國在五○年代,電視
還是黑白的時候,有類似的東西。他們不一定彈奏音樂,但是他們講笑話,也很無厘
頭。你們有想過像勞來與哈台那個年代的東西嗎?
舜:其實我們就是很直接的。其實在我們的表演裡面,為什麼常會跑出那麼多「出軌」的
東西,都不是設定好的,是氣氛到了就上身了,駕輕就熟後更是如此。澎哥按哪個和
弦,我大概就知道他要彈什麼歌了。
紀:真的?他會彈的有限吧?
舜:哈哈哈哈!
盧建英:(以下簡稱盧)如果今天不是澎哥,你還演得下去嗎?
舜:我覺得滿難的……
流星花園與榮星花園
紀蔚然:如果把現在偶像劇不會演戲的呆子都抽掉,換成你啊、郭子、澎哥這些人,會變
得很有意思。
許效舜:在收視率的壓力下,我們就像在泥沼中抓泥鰍,大家都很認真抓,抓到今晚就有
東西吃。
紀:我有個夢想,但……應不會成真啦!想去顛覆現在的電視劇。特別是把現在偶像劇的
架構,把那些不會演戲的呆子都抽掉,換成你啊、郭子、澎哥這些人,會變得很有意
思。因為你們會演戲……。
舜:澎哥以前也是李國修老師帶的。
紀:對,我看過他演嚴肅的東西,你好像也演過「榮星花園」之類的…(眾人大笑!)
舜:榮星花園旁邊的恩主公嗎!不是啦,是「流星花園」!
紀:你跟王玥嘛!
舜:王玥演那個媽媽,我是演一個西班牙酒莊裡面的工作人員。
紀:說穿了,那個戲就是難看嘛!不過你跟王玥看得出來就是有受過訓練的,其他的主角
就是鬼打架。如果台灣電視劇能打破「主角一定要帥」的這種迷思,…….我不是說
你不帥,哎…….
舜:我自己知道我是誰。(哈哈哈哈哈)
紀:就像日本有個偶像劇「一千零一夜」…….
舜:不是,是「一零一次求婚」啦!
紀:對,我覺得那個節目就很好,台灣可以走到那個方向嗎?有可能嗎?
舜:絕對可能啊!但商業電視台的往往有下個星期沒生出東西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像我
們最近也遇到這種情形。遇到政治氣氛高張,可能一些很綜藝的、很搞笑的節目就切
不進去了。收視率下降,那個節目就做不下去。
紀:你們的「鐵獅玉玲瓏」,……我認為是太早結束了。是生態的問題嗎?還是真的覺得
夠了?
舜:我們自己覺得累了,不是夠了。它永遠不夠的,現在只是要休息一下。其實劇本也會
因為播映次數的頻繁稀釋掉它的強度。
紀:「鐵獅玉玲瓏」最後有點公式化了,你喜歡那個公式就喜歡,如果你開始到那個公式
後,新鮮感可能就……
舜:就被掌握到了。所以說在一幅畫裡面要找到一兩個敗筆是簡單,但難在最初時的構圖。
舜:我常思考在喜劇的創作上,是必須去掌握生活裡「常理」與「現象」的區別。常理就像
每天拎著包包去上班,公務員如何在常理中再找到現象,找不到就鈍了。但秦楊的「一
筒汽油和一根火柴棒」則是現象,那是有效應的,我們不能抹滅它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可是若長遠來看,就要看他下一步還能做什麼。
「鐵獅玉玲瓏」的準備工作是隨時在組合、套裝不同的東西。最近一次「鐵獅玉玲瓏」
的表演是去年十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針對他們的館藏文物,我和澎哥用「鐵獅玉玲
瓏」的方式講解並錄成錄音帶:今天我們要看的古物是什麼?這些古物又有什麼故事?
什麼人因為這些東西發生戰爭?觀眾進去就拿著耳機,或在網路上去看。
紀:我有一個觀察,現在很多節目主持人講話都很快,主持節目的速度也很快,好像節奏就
是內容,根本不知道在講什麼。他們講話的樣態啦,小小的幽默,觀眾聽得很高興。可
是你真正仔細看他們講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有。
舜:流行啊!大家要追收視率。台灣滿慘的,收視率主導了商業生態,但你沒有那個商業在
背後支持的話,節目根本做不下去。
紀:當然是這樣,不過有時候美國也會出一些好東西,雖然他們也是商業掛帥, 但還是有一
些好的東西。「鐵獅玉玲瓏」是好的節目,可是你要等多久才會出現這樣的東西,你不
覺得可惜嗎?
舜:其實是沒有辦法的,我們就像是在泥沼中抓泥鰍的,大家都很認真在抓,抓到今天晚上
就有東西可以吃。
正如你不喜歡電視製作的方法,李國修也曾說過一句話:「你哪天在哪個電視上看到我
,就表示我錢出問題了。」我是從蘭陵出身的,有時候也會聽到同期的跟我說:「爭氣
一點,為什麼還在那裡打滾?」但我不是拿貞操主義過日子的人,我在生活裡面找最自
然最直接的方式過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