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天又是上班日,度過了一個年假,差點就忘了自己是電視圈的一部分。



進入電視圈將近一年,總覺得這是一個很沒格的行業,怎麼說呢?當別人知道你是從事節目製作的,大部分的反應都是「所以你常看到明星」、「應該很有趣吧」,但是總不像老師、律師、醫師、會計師、藥劑師、工程師、建築師...等行業讓人有尊敬的感覺。何解呢?上述行業都是「師」字輩,需要通過專業考試才有資格擔任的職業。但反觀電視圈,或放大來看整個傳播圈,記者、電視工作者不需要通過任何專業考試,拿到什麼鬼執照,只要公司覺得你可以勝任,便可以進入這個圈子,無關你從前學過什麼,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進傳播圈。



於是問題於焉而生,許多本來沒有傳播知識的人,以傳播為業之後,便在自己的摸索之中,逐漸創造了一套自己的「專業」,然後開始以這套「專業」行走江湖,不但自己奉為圭臬,更以此領導之後無數的傳播圈新人。這也是為什麼唸農專的監製會如今才懂「傳播是給予的過程」的道理。



「傳播是給予的過程」,這大概是每個傳播科系學生都會在他們的第一堂專業課程上聽到的話,但這僅限於學術殿堂以及少數的非營利電視台,絕大多數的商業電視台都把這句話轉變成「傳播是迎合的過程」。不管在業界或是學術界,都很清楚知道觀眾是訊息的接收者,但是不同的是,我們在學校裡理解到的,是把我們腦袋裡面整理過的、經過思考的資訊傳遞給觀眾,目的在於「要給觀眾什麼?」;但是業界所面對的,是「觀眾要看什麼?」,這也是業界常批評學術界「象牙塔」、「不了解實際生態」的最大原因。



就舉我自己節目的例子來說,王小棣跟藍正龍那一集,我想做的是王小棣導演的成就、藍正龍不同於新生代演員的演技,但是監製唯一滿意的議題是「藍正龍 VS. 大S」。他的判斷其實並沒有錯,身為一個商業電視台的監製,他一定會下這樣的判斷,依據他將近20年的「業界經驗」,甚至任憑一個只入行一個月的小助理,也知道要做什麼樣的內容才會吸引觀眾。



於是,我們所做出來的節目再也不是要給觀眾看什麼,而是觀眾想看什麼,觀眾想看美女辣妹,我們就多拍一點肉;觀眾想看刺激體驗,我們就弄得噁心至極,媒體再也不需要擔起任何守門人的責任(甚至他們根本不知何謂守門人),只需要不斷的滿足、養大觀眾的胃口,做出高收視率的節目。



所以你怎麼能要求電視台做出有水準、沒有煽色腥的節目呢?又有誰有能力以一己之力撼動將近一百個頻道的台灣媒體?人家說媒體亂象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這話其實並不為過,只能期待某一天媒體可以像股票一樣,谷底反彈、止跌回升,否則學術界永遠無法認同業界,業界也永遠鄙視象牙塔中的叫獸們。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arDale 的頭像
    DearDale

    真‧蛙蛙屋‧新

    DearDa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