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說法:



中國時報 2007.02.09 

學者比較平面媒體 正面報導中時最多 自由最少

林倖妃/台北報導


    廣電基金昨天舉辦虐童新聞報導檢視座談會。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賴祥蔚,在會中比較去年九月平面媒體對家庭新聞的報導,發現高度偏向負面,負面新聞為正面新聞的五倍。正面報導依序是中國時報最多,其次為聯合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最少。


    國內兒虐現象值得重視,但有些媒體卻以驚悚渲染方式消費他人不幸。有學者也在會中點名TVBS播出受虐童死前哭喊悽慘叫聲、蘋果日報動輒刊登驚悚照片,違背新聞專業,NCC不應再袖手旁觀。


    播受虐童慘叫聲 消費他人不幸


    廣電基金昨天舉辦虐童新聞報導檢視座談會,內政部兒童局托育服務組組長魏隆盛、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王雅各及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等與會。


    廣電基金會執行長林育卉質疑媒體報導虐兒新聞時,用驚悚渲染方式消費他人的不幸,她點名TVBS主播李四端及編輯台,獨家報導受虐兒童生前悲慘哭喊叫聲,要求NCC委員應有所作為,不要袖手旁觀。


    她並強調,民眾檢舉但行政機關不積極處理,全體閱聽大眾應當自救,共同監督媒體亂象。民眾看到媒體侵權時,要提出告訴,相關政府單位應積極協助大眾對任意消費他人人權的不肖媒體進行訴訟。


    王育敏也認為,媒體報導受虐兒事件看似關心孩子,事實上是以窺探方式消費兒童,創造收視率。媒體往往只有「受害者」觀點,對社會局及社工單位和社會各界的付出及未來應共同努力的觀點極少,尤其以社會新聞角度切入報導的方式,嚴重失當。


    應監督媒體亂象 加強養成教育


    王雅各說,兒少受虐新聞的誇大真實性及蘋果日報動輒刊登聳動照片,完全違背新聞專業性,應從兩層面減少類似新聞出現。一,天下有太多不是的父母,應從源頭改善,當他們喪失監護權,就不會有受虐兒。二,加強媒體的養成教育及加強閱聽人主體性,媒體環境才可能改善。



自由時報說法:



自由時報 光明面新聞最多


提供防治求助資訊


〔記者王瑞德/台北報導〕由文化大學大傳系副教授賴祥蔚指導學生進行的一項家庭新聞負面報導研究中顯示,台灣報紙對於家庭新聞的報導高度偏向負面,且以家庭暴力新聞則數最多,但是自由時報提供家庭負面新聞中許多防治資源與求助資訊,顯示自由時報漸重視閱聽眾的視聽校正與對報導的理解度。


在中廣流行網主持「晨光序曲」節目的文大副教授賴祥蔚,有感於家庭負面報導太多,除了在節目中致力於發掘正面的家庭新聞外,也呼籲國內的報紙多多挖掘正面新聞,導正社會的家庭價值。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優質新聞會讓民眾心情變好、啟發民眾活力,負面新聞則會讓人失去信心,但是以去年9月間新聞統計為例,台灣各大報的家庭負面新聞比正面新聞多出5倍,負面新聞居多,其實是一般民眾普遍的感覺,其中又以家庭暴力新聞的則數最多,其次為家庭道德與行為,其中包括家人自殺、家庭性侵、家庭導致傷害、家庭棄養問題。


文大研究有落差


但是一向大篇幅深入挖掘報導光明面新聞的自由時報,卻在此一調查統計中,被列為家庭新聞正向報導最少,顯然和外界認知有顯著差距;賴祥蔚副教授特別澄清,由於這僅是針對與家庭新聞有關的報導進行統計,並非指自由時報有關光明面正面新聞的報導較少,事實上恰好相反,自由時報反而是全國光明面新聞長期報導最多的媒體,甚至經常以頭版頭條方式處理光明面新聞,作法值得肯定。


小法典配合報導


調查顯示,自由時報在報導家庭負面新聞時,會有專家較大篇幅的資訊提供報導,例如在「夫躲債假離婚妻吞產逐他出門」報導中,會附上「證明假離婚,先吃偽造文書罪」,與「配偶移轉產權,脫產無法可管」等專家資訊報導。


而在性侵害案件或婦女受虐事件中,自由時報則附上「性侵害刑度比較表」、「小法典─特殊境遇婦女的扶助項目」,雖然在去年9月統計期間有關家庭新聞的總數較低,且負向報導佔了總數的77%,但是自由時報會提供許多防治資源與求助資訊。


肯定自由的努力


賴祥蔚說明,此一調查當初僅設定於「家庭新聞」,事實上家庭新聞僅是佔整個光明面新聞的一部分,其調查目的是為了呼籲媒體多報導正面新聞,他再次強調,對於自由時報長期在挖掘報導光明面新聞的努力,他是非常欽佩也希望大家仿效的。



小評:



人家明明就是在點出媒體的問題,結果這些平面媒體把問題輕描淡寫的寫過,反而抓到機會開始幫自己歌功頌德起來,所以你說學者們就算走出了象牙塔又能怎樣?希望學者反制媒體根本就是一條行不通的路,加上公權力一介入就被喊侵犯新聞自由,我想新聞加上商業之後,唯一能淘汰他的就是身在市場中的我們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arDa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